“要把微电子学上升为一级学科,使之与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发展相适应。”12日,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《集成电路产业全书》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。该全书的主编、中科院院士王阳元在讲话时特别提到了学科升级一事。此话一出,引来一片掌声。
12日是集成电路发明60周年纪念日,《集成电路产业全书》特意选在这天正式发布。其编写耗时3年,包括1052个词条,共240万字,是一部涵盖集成电路技术、经济、管理、人才、市场等全产业链的著作。王阳元希望,该全书能为加速发展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提供知识工具和智力支持。
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,头二十年因为政治原因错失机遇;在第二个二十年,国家设置了很多专项,但由于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思想进行指导,收效并不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近五年的平均增速是同期全球的2.7倍,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尚未解决。
“对于集成电路这一关键核心技术,我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,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。”王阳元表示,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战略性和市场性的双重特征,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,遵从客观规律,才能使其稳步快速有序发展。
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要素,包括机制、资本、市场、人才和技术等。它需要资金的密集和持续投入。王阳元举例说,英特尔、三星、台积电等企业每年在集成电路上的投入达到100亿美元左右,“这相当于建大半艘航空母舰的钱”。
从要素来看,我国差在哪?王阳元认为,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,资本已经日趋活跃,但关键还在于人才。他给出了这样的数据:到2030年,预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为20—50万人。
“必须吸引、培养和留住人才,特别要注重培养领军人才。”王阳元反复强调,人才紧缺是当前制约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最大障碍。人才可以引进,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持续不断地培养。因此,必须对现有的人才评估体系、学科分布设置、师资队伍建设、课程体系、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。“强烈建议把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,可以取名为微纳电子科学与集成电路工程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。要增加招生名额,人才培养要加强和产业的结合。”
王阳元还透露,有专家打算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,看能不能以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,增强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。
“人才培养问题要特别重视。”中科院院士、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如有同样的看法。她指出,在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下,成立微电子学一级学科具有迫切性。黄如还建议,应该分阶段、分层次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联动机制,探讨解决近期产业技术中涉及的基础问题,进行未来技术的探索与储备,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,并成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训基地。
参加此次论坛,王阳元见到了一些在集成电路产业耕耘多年的企业家朋友。“他们给我的信息是,三年后局面必有改变,五年后局面必有大变。”王阳元给出了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目标:补上短板,创建一批明星企业,提高专用设备、200mm晶片和专用材料的市场占有率,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达到70%,在新器件结构、材料和工艺上出现更多创新成果。